接到民盟甘肅省委轉發的《關于開展向楊佳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的通知,西峰區民盟委員會組織廣大盟員集中學習了楊佳同志先進事跡。
楊佳同志有著這樣的心路歷程:15歲進大學,19歲留校,22歲考上研究生,24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講師,楊佳的生活一片光明。29歲時,不幸失明。噩運沒有打倒她,面對現實,楊佳堅強地站了起來,一切從頭再來,在困境中奮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不僅重返講臺,開展科研,還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榮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校友成就獎,當選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楊佳的事跡令我深受震撼,更讓我自慚形穢。
我要學習楊佳同志堅韌不拔的精神。楊佳說:“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歲之后,是在超越自我。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100次跌倒,可以101次站起來!” 這句話深深地感染和激勵了我。同為民主黨派的一員,楊佳同志雖然雙目失明,但她用心靈之火點燃人生,發出光芒照耀社會。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崇高品德,無私奉獻。公而忘私,精神永存。
我要學習楊佳同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笆鞘裁唇o予她力量?”民盟云南大學委員會主委、云南大學物理科技學院教授柳清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是堅定的信念、明確的人生目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敬業精神、從容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予了她力量。她用行動解讀人生,她用行動實現價值,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對此進行了深刻解讀:“人類前進的宏偉目標要實現,必須實現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這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經過一個漫長階段,是從理解到接受,從接受到認同,從認同到遵守,從遵守到自覺的過程。接下來是自信。自信對民族,對于個人非常重要。楊佳通過堅持、堅守、堅信達到了這一點。堅持就是勝利。堅守就是資源。堅信就是希望,就是未來?!?
我要學習楊佳同志參政為民的思想境界。作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唯一一位盲人委員,她認真履職、積極建言,《怎樣做到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等提案被有關方面采納。她還就“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維護殘疾人權益”等問題在政協會上呼吁,引起社會廣泛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楊佳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真切的感受到超越自我、戰勝困難的偉大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楊佳同志作為學習的榜樣,“常以青春換成功,常把黃昏當早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將始終牢記并積極履行好自己作為一名民主人士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不斷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的信心,利用各種渠道為多黨合作事業、為國家和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民盟西峰區委 王婧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