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甘肅省岷縣總支 謝煒
先進的政治理論是一個政黨的靈魂,是引領一個政黨正確方向的航標,是一個政黨發展不竭的力量源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更應站在歷史的高度思考理論與政黨的關系,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
一、從歷史角度觀察理論建設的重要性
先進的理論造就先進的政黨,事實證明,一個政黨的興衰與其政黨理論的建設休戚相關,這可以從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光輝歷程中充分體現出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初期,由于教條主義的影響,中國革命屢屢受挫,毛澤東吸取教訓,提出農村包圍城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使中國革命的在殘酷的環境中得以幸存,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十年文革,政治理論建設陷入教條主義,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遭受重大挫折。撥亂反正后,鄧小平敏銳觀察到癥結所在,提出了姓資姓社問題,實踐與真理等到問題大討論,使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理論建設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來困擾我國政治、文化、經濟建設的諸多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各項事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喜人局面,奠定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歷史地位,成為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法寶。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指明了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及黨員的自身建設在今后發展的方向。以胡景濤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為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指明了研究、發展的方向。
可以看出,在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輝煌歷程中,每一次在政黨理論建設領域的重大突破,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都產生重大的影響,深刻反映了政黨理論建設對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黨派合作制,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中國民主同盟自創建之初,就與中華民族的興衰緊緊相連在一起,以張瀾為代表的老一輩盟員始終以中華民族的安危為己任,張老為政一方,清廉一屆,舍盡家資,接濟貧民,曾被譽為當代仲景、川北圣人;張老躬身踐行,潔身自好的圣人風范為每一位盟員所敬仰;張老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不為名利、地位所動,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切都為中國民主同盟后來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費效通老人一生致力于強國富民之路,其成果《江村經濟》可以說是費老生命與智慧的結晶;過去曾被批為資本主義尾巴的農村經濟體,在費老睿智的論證下,成為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民營企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費老以其智慧為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顧年邁,多次走甘肅、訪定西,看今日定西的發展,無不緬懷費老; “腳踏實地,胸懷全局,志在富民 ,皓首不移”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體現了他一生 “行行重行行”的高尚情操;在晚年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可以說是給每一位盟員的箴言,后來提出的“文化自覺”更讓人感到意味深長。前民盟甘肅省主委周宜興《關于西部的思考》為甘肅省的經濟文化建設、發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梢钥闯?,民盟先輩一生的寫照其實也是民盟精神發揚光大的真實寫照,它不容轉置疑的奠定了民盟在中國政治生活領域的歷史地位,充分證明了中國民主同盟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而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中國民主同盟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的經驗結晶。
二、當前民盟理論建設的迫切性
目前,中國民主同盟已成為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中國民主同盟與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合作,既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重要途經,它表明了中國民主同盟發展的穩定性和長期性,這就要求民盟繼續發揚民盟的優良傳統,各級盟員以老一輩盟員為榜樣,牢記費老“行行重行行”的教誨,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深入一線調查研究,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才能與智慧。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當今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形勢都面臨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民主同盟作為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政治黨派,應感受到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時時刻刻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與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努力踐行一個民主黨派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以張瀾、費效通等老一輩盟員為榜樣,不計個人名利,以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為己任。
中國民主同盟自1944年成立以來,走過了六十七年的風雨歷程,它不是靠槍桿子和大炮打出來的,而是靠深厚的人文內涵孕育成長壯大的,它顯示了一種頑強的生命能力。目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為民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我們如何傳承費老精神,成為民盟今后發展的迫切問題。
首先,民盟作為一個政治黨派,要形成完整的政黨理論體系,民盟六十七年的歷程已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文獻史料,迫切需要進行系統整理,形成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是民盟理論建設的首要任務;其次,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民盟亟待加強政治體制理論研究,提出切合中國實際的建設性方案,以加快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第三,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國際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我國經濟面臨重大轉型,各級民盟組織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深入調查研究,針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科技創新機制等領域存在的弊端進行深層次研究,大膽提出切實可行方案,使我國在科技核心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以快速提高,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第四,我國文化領域的改革何去何從,也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英國學者湯比因曾說,二十一世紀能挽救人類的是中國的儒家文化和佛教,一個外國學者有如此驚人之言,確令第一位炎黃子孫汗顏,民盟作為一個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民主學派,如何策略的光大中國傳統文化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中國革命的歷次經驗教訓都證明,理論領域建設對政黨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民盟只有不斷加強政治理論研究,進一步完善政黨理論基礎建設,才能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