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防拷1.我們為什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出現和興起,首先是因為科學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碰到了一系列難以回避的問題。
防拷二次大戰結束后,社會主義越出蘇聯一國范圍,先后在歐、亞和美洲15個國家獲得勝利。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以后取得的輝煌成就。但是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在實踐中也遇到了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防拷一是如何對待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建國初期一般都仿效蘇聯體制。但是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在世界上造成了嚴重后果。與此同時,這件事也暴露了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各方面體制是有弊端和缺陷的。這就迫使社會主義各國不僅要重新審視蘇聯經驗,而且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做法。
防拷二是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模式的多樣性。在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的過程中,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家開始探索不同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但是,由于傳統模式積弊甚久,加上蘇聯仍然實行大國沙文主義,阻礙各國獨立自主地推進改革,到60年代前期,大多數國家的改革嘗試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挫折,有的國家甚至恢復了原有體制。其中一個很大思想障礙,就是對社會主義是不是只能有一種模式,存在很大分歧。從1976年開始到1985年,南斯拉夫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察夫塔特組織了10次國際性的社會主義圓桌會議,展開討論。這一討論,最后逐漸集中到一個問題上,即:社會主義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這個向題已成為社會主義運動內部嚴肅的理論家認真思考的問題。
防拷三是如何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20世紀實現了兩大突破,一是突破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杜會主義革命必須實行國際聯合,在幾個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同時勝利”的論斷;二是突破了社會主義在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首先獲得勝利的思想。從十月革命開始,一直到二次大戰結束以后,社會主義都是在一些小生產經濟占優勢的落后國家先獲得勝利的。這樣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實踐證明,這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大問題。
防拷這些問題也擺到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同各社會主義國家遇到的這些問題不可能決然不同。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光榮傳統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毛澤東開始,到鄧小平和江澤民,堅持依靠自己的實踐,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終于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防拷2.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更重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
防拷從根本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當代中國客觀的社會矛盾推動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鄧小平在1982年9月18日曾經說過:“我們干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于貧困狀態。這叫什么社會主義優越性;因此,我強調提出,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重要轉折?!边@樣的話,他說過多次,還說過這是客觀形勢“迫使”我們實行轉折的。這些論述十分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兩點:第一,是客觀社會矛盾,迫使我們黨實行歷史大轉折,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二.這個客觀社會矛盾,主要就是當代中國內在的社會主要矛盾。鄧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理論工作務虛會上說過:“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边@個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決定了我們必須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對于當代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從八大開始,我們黨經歷了一個曲折而又漫長的認識過程。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逐漸認識并明確“在社會主義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內在社會矛盾,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變化。
防拷那么,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呢?
防拷第一,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要求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防拷第二,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要求我們不斷從根本上變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落后的社會生產及其經濟體制和其他各方面體制,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
防拷第三,這一社會主要矛盾,還要求我們及時了解世界范圍內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趨勢,大膽借鑒和利用人類文明的成果,堅持不懈地推進對外開放。
防拷第四,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最終要求我們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必須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目標,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防拷這些基本要求,已經集中體現在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之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正確地反映了當代中國內在的社會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同樣道理,我們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主觀選擇,而是一種客觀歷史選擇。聯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進程及其特點,其歷史必然性即在于此。
防拷問題是,要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是有條件的。當代中國在各個發展階段面臨的一些重要條件,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抓住機遇,正確把握。
防拷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兩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個重要因素,是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波動。事實上,這件事對毛澤東和我們黨震動很大,一方面推動我們擺脫教條主義的影響,研究蘇聯的教訓;另一方面又促使我們提高警惕,防止出現像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那樣的反黨反社會主義活動。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上一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范圍和平力量的影響上升。中國共產黨人起步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內在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必須找到正確道路。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曲折,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中蘇論戰;國內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失誤,以及由此而出現的黨內思想認識分歧,又使得我們黨沒有能夠一以貫之地堅持正確探索,沒有能夠找到正確道路。
防拷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上世紀70年代末之所以能夠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四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訓。鄧小平曾經說過:“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會確定將工作重點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發展生產力、建設四個現代化為中心,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擁護。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較,‘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倍巧鲜兰o70年代興起的新科技革命以及與此相聯系的世界經濟迅猛發展提供的機遇和挑戰。鄧小平敏銳地發現“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革命”,使得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因此,他明確提出“要以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作為一個統一的問題提了出來。三是上世紀8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進人80年代中葉,鄧小平注意到“美蘇兩家都在努力進行全球戰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因此世界大戰可以避免。他把東西方之間出現的和平態勢和南北方之間面臨的發展問題,作為“關系全局,帶有全球性、戰略性的意義”的兩大問題提了出來,領導黨實現了對外政策的戰略轉變,為國內建設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四是亞洲“四小龍”崛起及其對我們的壓力。新加坡、韓國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經濟高速增長。鄧小平以非常鮮明的語言道出了這種壓力的嚴重性:“過去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現在比下也有問題了?!彼运3L嵝盐覀儯骸吧鐣髁x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彼€提出:“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只有到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F在我們正在向這個路上走?!庇纱丝梢?,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發展規律使然;同時也是因為我們有了過去的經驗教訓,特別是lO年“文革”的教訓;還有一點,即我們從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動中認識到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防拷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也有四個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的國內外政治風波。這場風波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豐富和發展新的“生長點”。二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深刻變動。二次大戰后,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盛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平穩發展。但是到80年代,凱恩斯主義遇到了一系列問題,里根主義、撒切爾主義的興起以及“第三條道路”的回應,把發展市場經濟的問題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私有化同題、福利主義問題重新提了出來。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的這場所謂“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爭論,提出了許多問題。這種情況對于我們深化改革,也引起了新的思考。三是上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及其深刻影響。面對愈益明顯的經濟全球化趨勢,黨中央作出了一個歷史性抉擇:既參與經濟全球化,又保持清醒的頭腦,趨利避害。這樣,既堅持了鄧小平的對外開放國策,又在更高水平的開放中推進改革深化,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是上世紀80年代盛行的“第三次浪潮”及信息革命、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所產生的廣泛影響。鄧小平在70年代末闡述的新科技革命,在80年代,特別是在90年代已經成為一種蓬勃發展的現實。我們以勇敢的姿態經受了這場挑戰,抓住了信息網絡化的機遇,接受了“信息化”、“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學習型社會”等新觀念,在實踐創新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牢記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牢記社會主要矛盾,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而且在經受國內外政治風波考驗以后,更加清醒地研究和把握世界發展的進步潮流,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最新成果,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防拷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是在內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歷史必然。但是,必然不等于自然而然,而要靠我們發揮自覺能動性,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因此,我們的經驗是:第一,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正確認識基本國情,牢牢把握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始終合乎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第二,要建設、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特點特別是時代特征,善于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始終順應時代潮流;第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符合民心。歸根到底,就是要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防拷3.我們為什么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從理論上說,是因為它是繼新民主主義理論之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又一重大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而且,這樣的理論成果是來之不易的,必須千百萬倍地加以珍惜。
防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同時,把握這種歷史必然性必須充分發揮自覺能動性。但是這種主客觀之同辯證的、歷史的統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鄧小平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防拷那么,鄧小平是怎么領導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并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呢?
防拷歷史告訴我們,鄧小平領導的探索有兩個起點:一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二是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過去,我們講的比較多的,是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對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強調不夠,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我國農村區域廣大、農民人口眾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業作為工業和國民經濟的基礎,作出了很大貢獻,也受到很多束縛;我國經濟文化的落后,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生活貧困主要也體現在農民貧窮上。因此,農村的改革牽動全局,影響深遠。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國原有的農村經濟,總體上沒有完全擺脫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的小生產狀態,農村通過改革解放出來的生產力還不完全是現代社會化的生產力。而我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對我國的生產力進行現代化改造包括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種現代化生產力,可以通過自主創新和艱苦奮斗逐步達到,也可以通過借鑒、利用和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管理方式和經驗來實現。鄧小平在1978年10月就提出:“要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先進裝備,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焙髞碛痔岢鲆猛赓Y的問題。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即在對外開放中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思路的創新意義和歷史貢獻,直到現在才被我們充分認識到,但在當時許多人認為這僅僅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輔助手段。鄧小平這個思路,首先就體現在四個經濟特區的創辦上。鄧小平把這些特區看做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同時又看做是一個“基地”,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基地,培養人才的基地。實踐證明,創辦經濟特區的試驗是成功的。因此,從實踐上考察鄧小平的探索過程,創辦經濟特區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是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起點。
防拷鄧小平領導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這兩個起點,是實踐的起點,因此影響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歷史特點:
防拷一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經濟體制和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二是同經濟全球化相聯系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研究這兩個歷史特點,也就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中所強調的,要“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把握發展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發展全局”。
防拷在這兩個歷史特點形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意識形態上的障礙和困難。這就是不斷有人提出姓“社”姓“資”的問題。因此,鄧小平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
防拷鄧小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是一個理論創新的過程。
防拷鄧小平首先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防拷與此同時,他強調:“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币驗槲覀冞^去對社會主義有許多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因此,在改革開放中難免會發生觀念的沖撞和意識形態的困惑。這就要求我們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拋棄前入囿于歷史條件仍然帶有空想因素的個別論斷,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義下的錯誤觀點,并根據新的實踐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防拷那么,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呢?鄧小平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更多地是從宏觀角度來闡述社會主義同題。
防拷第一,他強調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
防拷第二,他強調社會主義是一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制度。
防拷第三,他強調社會主義是一個生產力發展、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社會。
防拷第四,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回答,最終集中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上。
防拷4.我們為什么在今天要特別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防拷這不僅是因為,我們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偉大的成就;而且是因為,我們要鞏固和發展這個偉大事業,更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
防拷首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江澤民在慶祝建黨八十周年發表的重要講話闡述黨的綱領問題時,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歷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這樣提出問題,有助于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堅持政策連續性基礎上與時俱進。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實現以后,包括我們有些省區市率先實現現代化以后,仍然要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所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問題,一定要確立起長期性的觀念。
防拷由長期性帶來的,就是艱巨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創造性事業,來之不易,承之更不易,一定要確定起艱巨性的觀念。
防拷從今天的實際情況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鞏固和發展中圍繞著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個根本問題,面臨著一系列急需研究和解決的復雜課題。
防拷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防拷二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公平目標之間的矛盾。
防拷三是參與經濟全球化與防止“西化”、“分化”之間的矛盾。
防拷四是黨的長期執政地位與遏制腐敗蔓延之間的矛盾。
防拷除了這四大問題之外,還有一系列重大問題都需要我們加強研究。這就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巨性。
防拷值得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研究和解決這些重大課題指出了明確方向。
防拷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就一定能夠提高執政能力,駕馭復雜局面,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防拷【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BR> 防拷(摘自2004年8月5日《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