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國
最近有個短信有趣,說電腦和電視的區別:一開電腦:就覺得社會黑暗,官員腐敗,惡勢力橫行,民不聊生,仿佛馬上就要革命了;一開電視:就覺得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載歌載舞,天下太平,長治久安,一百年都不會出事 。正如短信中說到的電腦是生活照,電視是婚紗照,社會現實也許不像有些網絡信息說的那么可怕,但同時主流媒體報道的公信力不高也是一個不爭的現實。在網絡力量最近興起的過程中,逐漸發揮出了巨大的力量。2009年河南青年王帥在網絡上發了篇“河南靈寶老農的抗旱絕招”,就其家鄉河南省靈寶縣當地政府違法征地,在網上發帖批評、揭露家鄉政府的違法行為,被河南公安機關跨省緝拿,在看守所被關了8個日夜,涉嫌罪名為誹謗罪。后經媒體披露,在全國引起轟動,在輿論持續關注下,河南省副省長兼省公安廳長秦玉海向公眾道歉,靈寶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長被停職,王帥獲得了國家賠償。但在王帥案尚未塵埃落定,網絡上又爆出云南省玉溪市看守所的“躲貓貓”游戲死亡案。對于死者李蕎明在看守所羈押期間因玩“躲貓貓”致死的說法,不僅其家人不能認同,在網上看到這則新聞的網友,絕大多數也表示出強烈的質疑。在一門戶網站上,該新聞有3.5萬多條,其中多數都在談論“躲貓貓”說法的合理性。2月19日下午3時,云南官方網站刊登了一份由云南省委宣傳部發布的《參與調查“躲貓貓”輿論事件真相的公告》,公告稱:為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云南省委宣傳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組成調查委員會,于2月20日上午前往昆明市晉寧縣具體事發地,對“躲貓貓”事件真相進行調查?,F面向社會征集網民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為調查委員會成員參與調查。來自社會各界的報名異常踴躍,從下午2點到8點6個小時的時間里,共有五百多人通過電話和網絡進行了報名。在輿論的監督下,27日下午官方公布調查結果:李蕎明系被牢頭獄霸毆打致死。至此,“躲貓貓”事件終于真相大白。對于此次公開征集網民參與調查,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在云南乃至全國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以后對于涉及云南省形象以及政府有關的新聞事件,如果需要的話,依然會考慮采用這種公開、透明的方式,對調查結果不審閱、不干預。最終使事實真相得以查清。
最近,“微博局長直播開房” 事件,使得網絡監督的效應更加彰顯?!拔⒉┚珠L”事件不僅凸顯了官員網絡知識的匱乏,現實生活中,由于官員相關知識匱乏而導致的處置不力比比皆是。該局長微博直播開房決不是“主動坦白”,而只是一時疏忽。這是一個笑話,但更應該成為一個警醒。在網民的輿論監督下,該局長已被(一)撤銷溧陽市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資格,(二)停職檢查,(三)接受組織調查的處理決定。網民仍在關注、期待我們的紀檢監察部門能不能從中挖出更多淤泥,能不能給有腐敗苗頭的官員們以嚴厲震懾?這就是網絡監督的力量所在。
這些鮮活的重大事例可以看出網民的力量。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民族有許多優秀的思想,但無可否認的是也有許多糟粕,新中國建國60余載,改革開放也已經33年了,但無可否認的是當代是中華民族社會在發生重大轉型的時刻,社會制度也迫切需要作出符合時代變化的調整。1912年袁世凱復辟封建王朝要做所謂的洪憲皇帝,在今天民眾心目中“等級思想”、“特權思想”影響尚且比較嚴重。黨和政府的監督機制在社會結構劇烈的轉型期難免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期待。但是網絡的普及和網民的龐大數量,都為完善和加強公權的監督提供了強大的群眾支持。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4.57億人,其中寬帶上網人數4.50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4.3%。所以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有必要引導、利用、發揮網民監督的作用,為國家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一、網民在網絡上發表監督性意見是憲法性權力,非惡意性發表監督性言論的權力受法律保護。
我國《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贝藯l確定了網民有對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有進行批評的權利,即使公民的批評言論出現錯誤、失實,也不應受到法律的追究。因為社會上的信息基本掌握在政府手里,公民又沒有偵查、核實、調查的權力和能力,公民監督和批評政府時,不可能公民的每句話都百分之百準確。因此法律沒有要求公民對政府官員的批評百分之百準確、態度百分之百中肯,公民的言論出現差失在所難免。法律規定了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而不是“有提出正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人民日報2011年11月16日發表了題為人《民主的政府應該尊重公民說話權利》公民對公共事務充分、自由地表達意見,是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不但是國家政治文明的體現,也是社會包容的標志。增強公民的表達權是保障政府合法性、公信力的重要基礎。政府行為的合法性有賴于群眾的支持,尤其是在民主政治的今天,更有賴于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政府當務之急是正視公民民主訴求,開拓民主表達的渠道,建立健全民主參與的機制,讓公民“說話”更暢通。
憲法對于公民的批評和建議權也不是沒有限制的,這種限制就是此條后半句所說的“不得捏造事實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誣告陷害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誣告陷害的前提必須是向國家機關告發,而不是在網上、社會上散布虛假事實。
二、網民的群眾基礎決定了其廣泛性,力量的活躍及巨大性,正確引導和利用有其現實的巨大作用。
從年齡看,中國網民的主體為10-40歲的群體,這一網民群體占到中國網民的81.6%,超過網民總數的4/5。網民這一年齡結構對中國互聯網深層應用影響較大,其年齡結構決定了其關心社會現實,對民主、平等的法制觀念有強烈的維護意識;從學歷看,目前高中學歷及以上學歷的網民比例較大,較高的學歷層次決定了其具有理性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能對社會做出客觀及理性的分析;從職業看,學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此外,黨政機關干部和企事業單位管理者,這兩者的比例占到了網民總數的一成以上。分析網民的這些結構我們可以看出網民不但數量龐大,且來自各行各業?!岸阖堌埌讣?、杭州“寶馬車撞死人的案件”“周老虎案件”等等均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來網民能夠發揮的巨大社會力量!社會管理技術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互聯網的廣泛覆蓋改變了民意訴求的表達渠道、表達方法和表現形式,也對傳統的社會管理方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我們的一些部門和干部尚不能及時適應網絡的巨大力量,給黨和政府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被動局面。
首先要保護和宣傳網絡上正面監督的案例。不可否認,實名舉報對舉報人所到來的傷害比比皆是,但網絡上匿名舉報或人肉搜索等方式能夠在現有的社會實踐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比如:“南京房產局長周久耕案”,周久耕因為不當言論引起網民反感,導致被人肉搜素,短短幾天即被發現其消費與收入不符等等,引起網上的軒然大波,最終以周久耕被采取司法措施而告一段落。如果沒有網民的監督,今天可能周久耕正在繼續著他的腐敗生活?!瓣兾鞯闹芾匣浮币彩窃诰W民的不懈努力下水落石出,使相關責任人得到了處罰。這些鮮活的事例充分發揮了網民的輿論監督作用,同時給監督部門提供了辦案線索,最終使社會得到了凈化。
其次,對惡意發表危害國家安全及捏造虛假事實誹謗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打擊。網絡就是人類現實社會的翻版,由于具備一定的匿名性,在網路的社會中人性惡的一面更加彰顯。新疆“7.5事件”就是疆獨分裂分子利用網絡進行煽動民族分裂情緒和串聯的,對于這樣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司法機關一定要采取嚴厲打擊手段,不能讓網絡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
此外,社會轉型期一切發展迅速,我們有必要專門研究如何在新時期將黨和政府的現行監督機制與網絡這一迅速發展的事物有機聯系?;ヂ摼W的互動性和開放性非常適合充當政府與民眾交流的補充渠道,微博會繼續成為政府和公眾表達意見的重要平臺。它不同于信訪方式,微博上講的話更樸實鮮活,多了真話,少了官話。使的網絡在監督機制中充分發揮積極健康有效的正面效應。
三、對于利用公權肆意壓制和打擊網絡合法言論及監督的違法行為必須追究相應責任。
網民網上言論力量的初步顯示產生了強大的社會震撼作用,但因言獲罪的越來越多。不少官員患有“網絡恐懼”癥,之所以產生不同程度的“網絡恐懼”癥,在于部分官員擔心個人信息、工作疏漏或違規行為會被網絡曝光而一發不可收拾。于是,這些“怕”官們便斷定網絡是“找茬”的麻煩源,甚至采用“封、捂、堵、壓、瞞”等手段漠視民意、打壓輿論。網絡言論治罪之所以成為突出問題,是因為傳統的言論渠道很難為民眾有效運用,網絡已成為公民可能直接運用的唯一言論平臺。實際上以言定罪早已被法律禁止,法律所需要的是公民和社會對權利的守護,并推動國家對這一權利給予必要的維護。網民成為中國最大的虛擬而有現實力量的“壓力集團”,網絡上的熱議會給相關部門以較大的壓力,推動查辦案件工作的進度,提高腐敗行為被調查的概率和查處的速度,也增強了對事件查處的透明度。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反映出對公權力規范和限制的必要性,否則打著打擊刑事犯罪的幌子,會以發言人涉嫌“網絡誹謗”的方式出現。河南靈寶的王帥誹謗案后,我們又讀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吳保全誹謗案、四川蓬溪鄧永固誹謗案的報道,還會有多少已經發生的誹謗案會被發掘,以后又會有多少誹謗案發生呢?公民社會的崛起是時代的要求和法制的必然趨勢。
社會的進步必然產生新生而積極的事物,充分的發揮和利用這些積極因素,必將為社會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實的保證。執政者應在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的同時,更加包容、開放,真正把公眾的訴求、網絡媒體的監督當作寶貴的“無形資產”,改變政風吏治,提升執政水平。處置熱點事件,不應只是宣傳部門危機應對,展開輿論公關,而需多個部門攜手聯動,化解現實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正視熱點、解決問題,才能使社會治理更加積極主動,從維持穩定走向社會和諧。充分而有效的監督是科學發展的必要基礎,而網絡無所不在的監督,使社會丑陋的事物展示在陽光下,給社會鏟除這些丑陋的現象提供必要的環境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