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剛國
防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文化建設具有獨特的基礎性、先導性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是凝聚一個民族的精神,傳承一個時代的正氣,引導整個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和支撐。我省提出要建設文化大省,正是基于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構建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社會環境而發起的。發揮甘肅地域文化優勢,繁榮發展先進文化可以為我們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念,可以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形成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防拷一、挖掘甘肅地域文化資源,對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防拷所謂地域文化,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在特定的生活區域,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民俗風情習慣、文化傳統、政治經濟情況影響作用下,孕育出的各具特色的價值觀念和個性特色,其核心是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其外在表現就是多姿多彩的自然風貌和民族風情。所謂關隴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等都可以從這一角度來理解。省政協副主席喇敏智曾總結說,甘肅自古就是中原聯系西北乃至中西亞的咽喉和紐帶,是中西文化和經濟交流的必經之路,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化交流資源,呈現出內蘊深厚、風格多樣、品位獨特的特點。諸如絲路文化、敦煌文化、伏羲文化、江河源頭文化、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無不凸現甘肅地方文化特色。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和諧甘肅的建構中,發揮著無以替代的作用。
防拷(一)、作為和諧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
防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使中國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社會正在從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一些國家的發展史表明,國民生產總值從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階段,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期,社會利益關系處于調整分化之中,社會越是調整分化,就越需要整合,這種整合的過程就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而文化的功能正是一個群體或社會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它包括這些價值觀和意義在物質形態上的具體化。社會的和諧關鍵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凝聚人心、聚合人群的根本力量在于文化的感召力,只有文化才能引起人的認同感,只有文化才能安綏人的靈魂,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聚合和升華一個地區的社會精神,只有文化才能創造真正的和諧社會。這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所說:“一個社會能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卞\濤同志的講話,指明了文化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甘肅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鄉,素有“羲軒桑梓”之美譽。伏羲作為中國古文明代表人物的“三皇之首”,《三字經》中有“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是神農、黃帝之前的創世英雄。伏羲氏在中華民族追求文明和進步的進程中,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制歷法、創樂器、造書契……具有奠基和啟蒙之功。伏羲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具有時代特征的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品質,是聯系華夏兒女的文化紐帶。自古以來,天水就有官方和民間祭祀伏羲的傳統,從今年開始,提升祭祀規格,由甘肅省政府來主持伏羲公祭大典,意義深遠。其一,伏羲所創陰陽八卦,表現的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和合精神,本身就是中國和諧文化的源頭之一。在倡導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作為和諧文化源頭的所在地,甘肅應義不容辭地對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作一番深入梳理、審視,并將其發揚光大。要在這個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地區,努力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把天、地、人看 成一個統一、平衡、和諧的整體;同時,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強調和諧有序,倡導建立起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范的德性思想體系,從而達到“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的和諧有序的社會。其二,在原始文明發展過程中,黃帝打敗了神農氏的后代和三苗九桀的首領蚩尤,而這些決戰勝敗的英雄人物,都是伏羲氏的后代,大家都祭祀和尊奉伏羲為人文始祖??梢哉f,伏羲又是中國各民族共同承認的老祖宗,是團結多民族的原始親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的歷史時期,通過弘揚伏羲文化可以增強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塑造民族靈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特別是在甘肅這個多民族的省份,有著更多的現實意義。
防拷(二)、地方宗族文化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降低社會運行的摩擦成本,加強凝聚力
防拷祖宗崇拜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之一,宗族文化在社會上至今仍然具有十分廣泛的影響,續家譜、修祠堂、建祖墳、尋根問祖、宗族聯誼等活動是不少百姓熱衷的事業。中國的宗族大都崇尚儒家文化,并以儒家文化對族人進行教育和管理。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三綱五常等倫理觀念,它顯然對維護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在甘肅的宗族文化中,隴西的李氏文化有著較為突出的體現。隴西李氏文化是與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據史料記載,李氏源自皋陶,為堯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傳至李耳,作《道德經》,為道家始祖,李姓始顯。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生長于隴西成紀的李淵父子,統率十萬關隴軍,逐鹿九州,一統天下,文治武功,至為煊赫。于是出現了“天下李氏出隴西”,故言“李者必稱隴西”之說。在中華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李氏英才輩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建樹宏偉,為人類進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貢獻。在當今尋根問祖的熱潮中,日本、韓國、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臺、港、澳地區的80多個李氏組織以及大陸29個省、市、自治區的李氏組織和李氏族人前來拜謁,進行廣泛聯誼和交流。據李氏文化研究專家考證,李氏子孫遍布海內外,現有人口2億多,其中許多人在海內外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大力弘揚李氏宗親文化,有助于加強同海內外李氏宗親的聯系,憑借對故土的強烈眷戀依賴之情,形成歸屬感,激發海內李氏后裔愛國愛家熱情。老作家蘇叔陽在《中國讀本》一書中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之一便是家族的紐帶?!J祖歸宗’至今仍是華夏兒女最強大的向心力之一?!陔骸?、‘宗譜’學的復熾,海外各地華人的‘族親會’、‘問親會’的興盛,都表明日臻富強的祖國對華人、華裔的召喚力和家族的凝聚力。重視家族是中華民族悠悠數千年的傳統,一位杰出的祖先會使千百年的晚輩感到光榮之至……家庭、家族的和睦穩定是社會祥和進步的保障?!?BR> 防拷作為宗族文化,李氏文化的另一個直接作用就是調解民間糾紛。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鄉村治理不是或者說主要不是靠基層政權,而是有威望、品行好、有學問的鄉紳和宗族領袖來發揮作用的。調解民間糾紛的出路在于利用自發形成的宗族組織。站在統治者角度看,利用宗族解決社會糾紛,差不多是“無本萬利”。首先,調解人可以利用勞動、工作之外的閑暇時間進行調解(農民稱為“說事兒”),并不影響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也不需要收取費用。其次,由于宗族是自發性社會組織,所以由宗族出面調解糾紛不屬于“打官司”,這就不傷當事人的情面,對農戶沒有什么負面代價。最后,通過調解糾紛,調解人表現了聰明才智,直接獲得了樂趣,也贏得了族人的尊重和社會聲望,實際上是獲得了高層次需要的滿足。這樣,糾紛的“解決”本身既創造了“社會效用”,又使調解人獲得了很高的個人“收益”。這些社會價值的創造來源于宗族組織及其“職位”,因此,宗族組織及其“職位”也成為創造社會價值的“資源”。
防拷在土地革命中宗族成為對抗革命的力量,所以遭到抑制和打擊。在今天,隨著執政黨從革命者向執政者轉變,要充分發揮宗族組織的作用,不要簡單地將其與“黑社會”、“頑固勢力”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社會運行的摩擦成本。
防拷(三)、推進藏傳佛教界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防拷藏傳佛教是多年來在一個特殊的人文地理歷史環境中形成的具有濃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宗教,是甘肅的又一重要文化資源。藏傳佛教是以藏民族為信教的主體民族宗教,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納西族、普米族、羌族、彝族、白族等一些民族也共同信仰該教,有著眾多的虔誠教徒。這一教派的教義堪稱博大精深,但其核心價值觀念是----佛陀的舍身飼虎和割肉喂鷹所體現的慈悲利眾精神。它認為人的自私欲望是萬惡之源,為眾生的幸福著想,為眾生服務是成佛的目的,善惡的主要標準就是:"把自己的幸福給予別人,把別人的苦難拿來自己享受"。人活著不但為別人安樂幸福著想,死后的肉體還是施舍給饑餓的鷹群。主張行善積德,追求為他人的利益服務和著想的精神。
防拷佛教的這種慈悲思想,眾生平等,主張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就是為了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合和睦。
防拷另外,藏傳佛教中還制定了許多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動植物,禁止殺生、偷盜、淫亂、欺詐等一系列精神文明法規,這類道德法規,對青藏高原和其他信仰者所在地區的草原、森林、水源等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社會、家庭、人際關系、民俗民風、社會風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對藏族的德性修養,性格心理素質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防拷佛教是藏族、蒙古族、傣族、土族等民族的全民信仰,加強各民族的團結、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建設和諧社會,既是佛教的優勢所在,也是佛教徒的共同心愿。不少佛教徒和佛教團體以佛陀的慈悲精神服務社會,投身慈善公益事業,關懷弱勢群體,救災濟困,助學扶貧,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防拷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學佛首先要學習做人,而構建和諧社會,正是以高尚人格的建立為基礎,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減少自私自利的心理和言行,尊重、關心他人,遵守公平正義的社會公德,這與學佛修行是一致的。人人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定會社會和諧、國家安寧。
防拷藏傳佛教是和平的宗教,主張以和為貴、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崇尚和諧、褒揚和平,始終致力于提倡平等、推崇慈悲、凈化人心和反對戰爭。
防拷應該說,藏傳佛教的這些核心理念和精神價值正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發揮藏傳佛教教義中的和諧理念,組織和引導藏傳佛教界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防拷二、如何激活地域文化資源,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貢獻 甘肅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為和諧社會的建構僅僅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并不具備必然性。為激活這些資源,我們建議:
防拷1、決策層要與時俱進,把握主旋律,把文化建設寫進全省發展戰略。黨的十六大召開后,像廣東、浙江、江蘇等省都提出在推進經濟強省建設的同時,加快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新戰略。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西部省份,我們在實施發展抓項目的同時,一定注意要把文化這個項目不能置諸腦后,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地域文化對于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經濟文化日趨一體化的形勢下。
防拷2、把地域文化的精髓部分編入中小學鄉土教育讀物。文化對人的影響力是長期持久的,建構和諧社會同樣是一項長久的工程,因此,要發揮地域文化的優勢,一定要注意從娃娃抓起。建議組織專家學者編出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鄉土教育讀本,使我省的孩子們從小認識家鄉、熱愛家鄉,使之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接受積極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熏陶。
防拷3、抓好載體。激活一種特定的地域文化資源,必定要有一定的載體和抓手。在這方面,李氏文化的推介就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首先,多渠道籌措資金對隴西堂、李家龍宮等李氏文化遺址遺跡進行修葺。其次,廣泛收集整理了李氏族譜、名人傳記和研究論文,在國內聘請了30多位專家學者,從事李氏文化研究工作。相繼出版發行了〈隴西李氏文化專輯〉、《隴西李氏文化續集》、《隴西李氏文化源流》、《首屆隴西李氏文化旅游觀光節集錦》、《李氏文化研究(三)》、《隴西李氏文化》系列郵資明信片等資料,編寫電視、電影劇本5本,拍攝了《根葉情》、《李氏文化源流》、《我李百萬葉》等電視專題片。第三,“成立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和“隴西李氏文化研究總會”。成立以來,相繼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和“隴西李氏文化旅游觀光節”。第四,利用互聯網絡的渠道加強宣傳。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李氏文化,加強了同海內外李氏的聯誼。李氏宗親專程前來隴西尋根敬祖、旅游觀光的每年絡繹不絕,隴西李氏文化越來越受到海內外的普遍關注。
防拷下一步,我省還應進一步大力發揚地域文化的優秀傳統,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甘肅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防拷三、樹立文化產業經營思想。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文化競爭與傳播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實現,這方面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較大的文化貿易逆差。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文化競爭不僅是一種經濟行為,同樣是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交鋒。好萊塢的大片,不僅僅是好看、投觀眾之所好,更重要的是,借此輸出美國的三權分立、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悄無聲息、潛移默化。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我們要利用甘肅的地域文化資源為建構和諧社會服務,也必須借用文化經營的路數??傮w來看,甘肅的文化經營還存在粗糙、散亂、影響力太弱的問題。我們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像《大漠敦煌》這樣在海內外叫得響的品牌還太少,應進一步總結該劇和《讀者》成功的經驗,認真研究受眾心理和市場消費需求,增強針對性,創造和提供“特、名、精”的文化產品;這既能創造產業經營的良好業績,又可以輸出合乎時代進步要求的價值觀念。
防拷辛剛國,民盟盟員,甘肅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甘肅省政協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