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福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是推進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隨著我市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當前,我們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通過推動文化事業的大發展,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引導廣大群眾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民盟作為參政黨,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學習宣傳貫徹工作。
1. 深入學習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活動,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文化是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為政治和經濟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標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只有經濟的發展而沒有文化的發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同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繁榮昌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只有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只有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既讓人民群眾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讓人民群眾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只有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占據文化發展的制高點,才能掌握國際文化交流的主動權,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當前,我國滿足國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文化體制改革極大地釋放了文化生產力,對內對外文化發展大格局初步形成。作為參政黨,民盟對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民盟蘭州市委號召全市各基層組織要把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組織盟員有計劃、有步驟的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全市盟員特別是文化工作者,要以高度自覺和強烈的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為我市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2.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促進“文化蘭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求我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作為參政黨,我們要深刻認識民盟在文化體制改革與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的職責所在,繼續推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握其內涵與基本要求,把個人價值追求與民族文化振興緊密結合,始終不渝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通過繼續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盟員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踐行者。其一,要領會并遵循文化事業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這四大特質,正確處理生產與消費、體制與市場、主旋律與多樣化這三對關系。意識形態屬性、公共屬性和商品屬性是文化產業的三大屬性。其中,商品屬性往往被忽略,容易采用計劃經濟的手段管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要發展,必須重視它的商品屬性,加大資金、土地、稅收等政策的扶持,堅決支持非公經濟大踏步地進入文化領域。其二,結合蘭州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現階段發展實際,積極踐行“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推進“文化蘭州”建設。其三,面對道德失范和精神滑坡的威脅,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社會公理受到挑戰之時,廣大盟員特別是文化、藝術、教育等界別的盟員,要通過媒體,用錦繡之文,發出道義之聲,凝聚社會之力,弘揚正氣、傳播文化、啟迪人心,為破浪前行的文化建設事業吹起助推科學發展的輿論東風。要不斷加強思想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在履行職能、自身建設的各項工作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引領廣大盟員思想和行動的強大精神力量,通過繼續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盟員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踐行者。
3.積極為促進我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言獻策。文化體制改革的目的是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以先進優秀的文化引領社會的主流價值,從而提高國家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有利于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戰略部署的重中之重?!稕Q定》指出:“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推進一般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新聞網站轉企改制,……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增強面向市場、面向群眾提供服務能力?!边@就是說,今后政府不會再對文化進行大包大攬,要明確文化的屬性,對公益性文化和商業性文化進行切分,公益用公益的方式,商業用商業的方式。在文化體制改革大方向明確的前提下,我們要發揮界別優勢,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參政議政的一項重要任務,確定一些調研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促進我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比如,要深入研究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如何避免簡單采用非此即彼,非公益即商業的兩分法,關注那些融公益性和商業性于一體的中間狀態文化,就采用市場經營與政府投入、社會資助相結合的模式發展好中間狀態文化,提出意見建議。要通過民主監督,促進有關部門進一步打擊山寨、抄襲現象,加大對原創作品的扶持力度,為繁榮文化創作獻策出力。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要提高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好發揮民盟在文化教育界特色鮮明、人才薈萃的資源優勢。
4.努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幫助和支持農村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為社區服務活動,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強調“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奔涌斐青l文化一體化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也是挖掘農村特色文化資源、實現城鄉之間優勢互補的客觀需要。目前我市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城鄉差別較大,離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仍有較大差距。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促進文化健康發展,建設覆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讓公共文化真正“用之于民”。在民盟成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著科教文衛、新聞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工作,他們既是文化的繼承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要充分調動、發揮廣大盟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和支持農村建文化站,參與社區管理,通過開展送文化、送教育、送科技、送衛生、送法律等活動,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社區延伸,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向基層流動,改變城鄉文化資源配置不平衡現象,改變文化領域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文化差別,推動城鄉文化協調發展,把美好的精神食糧提供給億萬農民,讓廣大農民群眾既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在促進城市文化發展的同時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將城市文化資源逐步引向農村,將農村文化的民族民間特色注入城市,實現城市和農村的雙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步伐。參與社區管理,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豐富社區文化活動,引導社區居民,提高綜合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