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俊
我有幸于2008年在兩位民盟朋友的推薦下加入民盟。當時對于這一概念很模糊,只知道開國大典站在天安門城樓的大胡子張瀾、宋慶齡是民主黨派。入盟近4年來,從積極參與民盟組織的活動中體會到,加入民盟才打開了我人生的大門,使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師賢士,看到了盟友的優秀品質,受益匪淺,使我對于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升華,人生的目標有了新的跨越。逐漸認識到民盟的職能,以及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盟員。
盟員的活動,從形式上,我認為有兩個基本形式。盟員中大部分工作于基層,一部分擔任人大、政協以及行使監督作用的社會工作;另一部分處在基層單位的政黨活動,他們的活動受社會范圍的限制,只能涉及一個單位或一個行業。顯然前者行使了民盟參政議政的公共職能,表達了盟組織的某些思想,而后者行使了相關行業、單位的思想認識,行使了基層組織的社會服務權利。
我作為基層盟組織的一名普通盟員,先不說參政議政大的職能,但我認為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從共產黨人、還是民主黨派人士,都要以此為準繩,能為民辦點實事、好事,就是一位合格的民盟盟員。從入盟以來,身在基層,卻也能看出一些社會各個角落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文物保護問題,我就與盟員及支部同志商討,如何為、做好基層工作,考慮再三,還是利用支部盟員各自優勢,引導鄉、鎮業余文保員,搞好文物保護工作。從2008年以來從未間斷,而且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這本身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義務,同時是一次次的嘗試。每一次嘗試總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這樣的活動使我與基層文保員在業務上得到了提高,從保護的觀念上得到了轉變,更加深刻認識到保護文物重要和實質。
做這些事是小事,但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這是盟員起碼的職責。我將一如既往推進保護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升質量。這樣的工作本身是一次次的調研,每次的總結體會反映出基層保護員的呼聲,甚至是農村群眾的心聲,能為參政議政提供最有力的依據。這就是我一各普通盟員對盟組織的認識。一位合格的盟員,就應該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小事做起。
(本文獲2011民盟敦煌支部征文活動優秀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