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是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過程。黨的十六大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深入認識政治文明的豐富內涵,正確把握政治文明建設的正確方向,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防拷政治文明的三個層面
防拷人類社會文明是有著內部結構的動態有機體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方面。政治文明是社會文明體系的一個子系統。
防拷所謂政治文明,是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中相對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蠻而展現出的某種政治進步狀態。它反映著特定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律化水平,是人類社會進步即新的生產關系同新的社會政治制度建立與發展的集中體現。從靜態的角度看,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進程中取得的全部進步成果;從動態的角度看,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化發展的具體過程。
防拷作為人類社會文明體系的一個子系統,政治文明有其自身的內部結構。這個內部結構包括政治意識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為文明三個層面。其中,政治意識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定位,而制度文明和行為文明是它的外化和體現,因此應把政治意識文明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政治制度文明是現代政治文明最主要的載體和體現,它上承政治意識、下規政治行為,既是政治行為文明的基礎與前提,又是衡量一個社會政治文明程度的客觀性尺度。政治行為文明是政治意識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在社會主體行為方式上的現實表現。任何一種文明的意識和制度,最終都要落實到該社會政治主體的行為中去,所以是否恪守政治文明規范,標志著人們在一定社會形態下從事政治活動所達到的文明程度。
防拷政治文明的三個層面有著各自不同的肉體特征。政治意識文明體現著它的“兼容性”,既要突出主流意識的主導地位,又要展現非主流意識的存在;既要承認不同政治意識的并存,又要體現不同政治意識的碰撞與融合。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選擇,有選擇才有進步,有進步才談得上有發展,這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規律。政治制度文明體現著它的“制衡性”,即不同利益之間的相互均衡以及不同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權力對人具有腐蝕性,不受任何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會被濫用而導致腐敗。這就要通過制度創新,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政治行為文明體現著它的“有序性”,既要高效,更要有序。無序則無效,甚至產生負效應。因此,政治管理、政治統治、政治參與等政治行為,都需要克服無序化狀態,圍繞著“有序”這個中心來展開。政治意識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為文明三者之間相輔相成,在政治文明的發展中缺一不可。我們既要注重政治意識文明的價值取向作用,也要認識到制度設計、機構安排等制度文明的核心地位,還要注意到在功能履行上政治行為文明的關鍵意義。三者的良性互動,推動著政治文明的健康運行。
防拷政治文明反映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總體文明水準
防拷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在社會文明體系中,物質文明是基礎,反映了人類生存的能力和水平,它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質保證;精神文明是靈魂,展現著人類的社會思想主流和精神面貌,它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理論指導、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政治文明是物質文明的“杠桿”、精神文明的“依托”。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構成社會文明體系的有機整體。每一種文明的發展,都會受到其他兩種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和影響;每一種文明建設,又都影響著其他兩種文明的建設。
防拷政治文明影響和決定著一定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方向與進程。歷代統治者往往把政治制度、政治構架或政治文明看成是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的“平衡器”。這個認識,從政治文明能夠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環境的角度上看,是有道理的,但卻是不夠的,因為它僅僅是從社會結構的穩定性角度而言的。如果從社會文明的動態機制的角度、從人類社會文明體系的有機體的角度進行觀察思考,政治文明對其他文明還具有“杠桿”和“依托”的功能。一方面,政治文明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政治構架、政治規則和各種潛規則,提供必要的社會條件和制度保證,成為物質文明發展的強有力“杠桿”;另一方面,政治文明的進步又調適著精神文明的性質、方向和水平,成為精神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托”。也就是說,政治文明不僅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杠桿,是政治動力,而且決定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政治構架、政治保障或政治“依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政治文明影響和決定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否更加健康穩定協調地向前發展。
防拷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它既體現為不斷建設和完善的制度規范,又體現為一種提升的文化理念;既體現為社會各層次井然的秩序,又體現為人們普遍享有的平等、民主、自由等權利的公共關系;既體現為社會管理者以及社會成員政治上的高素質,又體現為對人類共同的現代文明基本原則的尊重和崇尚。當我們把政治提高到“文明”的層次來認識和看待的時候,它就被賦予一種整體的、發展進化的內涵?,F代政治應該被視為、被發展為一種文明形態,而不是僅僅被理解為統治的手段、駕馭的藝術乃至斗爭的工具。
防拷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防拷在社會主義中國,政治文明的實質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人民當家作主,這是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防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價值取向是人民民主。政治文明總是相對于政治愚昧而言的。政治權力為少數特權所壟斷,將廣大人民排除在外,這是政治愚昧的集中表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價值取向是人民民主,即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必須包括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體制、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不斷完善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制和機制,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正是我們黨對自己一貫堅持和努力實行的人民當家作主即人民民主方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總結、新概括。
防拷在我國,政治文明集中體現“人民權力的有效表達方式”或“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表現形式”上。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當務之急是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尤其要加強對政府和公民政治行為的引導,、規范和制約,保證政府運行的高效和廉潔,保證公民政治參與權的實現以及在法律規范下行動,創造一個穩定而有序的社會發展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通過制度安排來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尤其是在干部的選拔任用過程中,落實群眾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建立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
防拷搞好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適合中國國情,注重中國特色,走自己的路。政治文明的物質文明的“杠桿”、精神文明的“依托”,政治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項改革、每一個措施都涉及千千萬萬人的利益,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就要求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有步驟有循序地進行;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