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2004年以來連續下發七個中央一號文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受益面廣的強農惠農政策??偟膩砜?,黨的惠農補貼政策在基層執行是比較到位的,廣大農民對補貼政策是十分歡迎和衷心擁護的。但目前基層在落實補貼政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強農惠農政策宣傳不到位。鄉村干部對強農惠農政策的認識不高,對政策把握不準。群眾對強農惠農政策的知曉率低,有些群眾反映的問題正是由于對政策理解的偏差引起的。
(二)、鄉村干部宗旨意識和法制觀念淡漠。部分鄉村干部對國家強農惠農政策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正確的政績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心辦了壞事。個別鄉村干部還直接在強農惠農資金上打主意,想方設法套取、貪污、私分惠農資金,鄉村干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和被司法追究的案件時有發生。
(三)、強農惠農資金撥付滯后?;蒉r資金從市財政到縣區比較及時,個別縣區財政到鄉鎮財政比較遲緩,特別是鄉鎮財政所到農村信用合作社再打入農戶“一折統”普遍滯后。鄉鎮財政所和農村信用社工作人員少,辦公設備落后,工作效率低,導致強農惠農資金普遍在鄉鎮財政所和農村信用社滯留時間比較長,直接影響了資金的發放。
(四)、直接從惠農資金中抵扣社會公益事業資金的問題比較突出。一些縣區沒有嚴格執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在梯田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公益事業資金收繳過程中,直接從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資金中抵扣的問題較為突出。
(五)、補貼標準偏低,抵消了農民的積極性。一是農資價格上漲,尤其是化肥漲價,使種植業生產成本急劇增加,農民的收益幾乎被農業生產資料漲價侵蝕殆盡,這極大地壓縮農民在第一產業的增收空間,使我市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二是部分農戶面對大幅上漲的農業生產資料,受資金制約或是為降低生產成本,選擇少施化肥或是購買質低價廉的化肥使用,這也使農業發展缺乏后勁,為農業穩產豐產埋下隱患,農民生活消費支出漸趨增長。從這種種的不利因素來看, 惠農政策的惠農效應正在被過快上漲的農資價格所沖抵。
(六)、操作方法仍需進一步研究和簡化。國家的惠農政策程序復雜、環節多、要求嚴,由于主客觀原因,如惠農補貼面廣量大、人員和技術手段有限、農民外出誤工增多等,導致無法一一核實,造成部分基礎數據不準確;補貼政策落實工作涉及面廣,環節多,核實量大,兌付任務重、時間要求緊,工作壓力大,行政成本仍然較高。
對落實國家強農惠農補貼政策的幾點建議
把國家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地兌現到農民手中,做到政策不走樣,實惠不截留,我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重考慮:
(一)、加強宣傳,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全力落實好惠農補貼政策,不僅是能否把有限的資金按要求發放給農民的經濟問題,更是關心民心向背的政治問題,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向廣大干部群眾廣泛宣傳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使廣大干部群眾正確理解和掌握政策。同時對一些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中出現的違紀違法案件及時予以曝光,有針對性地促進廣大基層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通過更加廣泛深入的社會化宣傳,切實做到讓全社會更加關心農民、更加支持農業、更加關注農村,以深入貫徹落實惠農政策為突破口,保障農民的合法利益,促進農民增收.
(二)、積極建議國家提高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補貼標準。國家應充分考慮農資和人力成本上漲幅度、農產品價格變化趨勢、社會平均利潤率水平等因素,參考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繼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合理確定農業補貼標準,特別要向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充分發揮惠農補貼正向激勵作用。
(三)、整合惠農補貼資金。對各項補貼適當進行整合取舍,宜統一的則合并,對農民幫助不大的或受益面過窄的則取消,對補貼范圍和品種可適當放寬。減少直補成本,加強對直補的統一領導、統一協調,避免單項補貼、各自為戰的局面。
(四)、全面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一冊明、一折統”的管理辦法。為了確保強農惠農政策及時落實到位,要不折不扣地按執行好“一冊明、一折統”管理辦法,做到四個堅持,確?!拔鍌€到戶”,落實“六個不準”,做到“七個一”。即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堅持科學管理、突出效益,堅持簡便易行,堅持社會化發放;確保政策宣傳到戶,清冊編制到戶,張榜公布到戶,通知發放到戶,資金兌付到戶;不準擅自改動明白冊中的補貼標準和數額,不準擅自以補貼抵扣農戶的任何款項,不準截留、擠占和挪用補貼資金,不準集體或他人代領補貼,不準拖延兌付時間,不準以任何理由借機增加農民負擔;做到政策一冊明,補貼一折統,指標統一下,資金一戶管,通知一冊代,收支一本賬,服務一站辦。
(五)建立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的監督機制。強農惠農政策量大面寬,涉及部門較多,各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協作,形成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的長效監督機制。審計部門要建立健全各項惠農資金的專項審計、跟蹤審計的問效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強對國家各種補貼資金落實的審計監督,確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補貼對象手中。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對資金下達情況要進行全程監督,特別要對強農惠農資金從縣區、鄉鎮財政到農村信用社,再打入農戶“一折統”的過程進行重點監督,確保資金及時、安全落實到農戶。農口各部門要結合各自的職責,制定本部門內部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監督檢查辦法,加強本部門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要及時查處涉農案件,特別是要重點查處一批貪污、克扣、私分強農惠農資金的人和事,對情節嚴重者,堅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市上和縣區都要成立由財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檢查組,每半年開展一次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專項督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
(六)、適應農民需要,繼續探尋和簡化操作方法。在“一冊明、一折統”實施的實踐中,要進一步探索更加明了、清晰、簡單,更具操作性、中間環節少的政策和實施辦法,減少政策執行成本和損失成本,提高政策落實效率。
(來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