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安寧
當前,國內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討論頗為熱烈,其發展的必要性自不必說,本文謹談幾點個人思考。
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應當遵循的幾點基本原則
1、首先,應當有利于豐富群眾健康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大眾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這是前提,而絕非是單純為了追求發展一個產業,或為了GDP的增長而發展之。
2、要有利于整個社會智力的開發。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發展本身需要智力的支撐,需要創意,需要新的思維方式,需要多種理念、多種知識的融合與碰撞;二是有益于消費者的智力啟迪。
3、有利于對傳統文化的發掘、整理、傳承和提升、改造,并形成新的文化影響力。
4、有利于原有生產力的利用、改造、提升、整合與轉型;有利于形成新的生產力,并影響和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
5、有利于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鏈,并與其他產業鏈交叉,從而擴大國民經濟的產業門類和產業規模,進而擴大就業。
二、如何認識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和前景
1、所謂文化產業,我國古已有之,如:中國書法、畫卷、古董收藏、民間剪紙、皮影、香包、紫砂壺、詩詞曲藝、刺繡、雕刻、工藝編制等等,都屬于體現文化的智力勞動,且具備產業性質。如果說它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那么,中國成語“洛陽紙貴”就是一個典型的寫照。只是那個時候不叫文化產業,也沒有這個概念。
2、現代概念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國較弱,尤以現代高科技和現代傳媒為載體的文化產業形態,中國剛剛起步。其現代理念的品牌項目則更是不及發達國家。
3、中國發展現代文化創意產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支撐,五千年的文明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學遺產,還有各類民間風俗、禮儀、傳說、宗教、手工藝術等,還有多姿多彩的自然地理地貌,這些都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
4、在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普遍有了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梢哉f,前景廣闊。
三、如何發展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
1、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它與一般的傳統制造業完全不同,所以絕對不能照搬,事實上,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允許照搬。因為目前世界各國都注意到知識產權的保護,顯然簡單的照搬或復制已經無法生存。因此,要務必體現中國文化內涵和中國特色,要走出中國式的路子。
2、文化創意產業的覆蓋面要大,外延要拓展,不應局限于現有的創意模式,要最大限度地發掘中國傳統文化項目和體現中國文化元素。不僅要發掘物質形態的文化,還要注重發掘非物質形態的文化。
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在文化創意中,還要注重少數民族文化寶庫的發掘和利用。它們在一定意義上,更具民族特色。
4、要善于找到發展項目與普通民眾最大需求的結合點。
5、要善于找到中國項目與國際需求、合作的結合點。
6、要善于找到雅俗共賞,引導民眾培育高雅情趣的制高點。
7、不能急于求成。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性,文化產業發展應當遵循自身的規律,從醞釀到規劃,從基礎到成熟,從策劃到上市,從引導到監管,都應有一個正常的過程。
8、政府要做好宏觀規劃,做好引導工作,切不可包辦代替。
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注意和把握的幾個方面
1、切忌低級、庸俗化,特別是不能為了追求商業化,把不健康的理念融合進文化創意產業中,如:宣揚暴力、色情、世俗、迷信、金錢至上等內容。
2、切忌把青少年作為這個產業消費群體的被開發的主體對象,使廣大青少年成為一些項目的癡迷者,影響身心健康!
3、切忌照搬外國的概念、模式,乃至模仿情節、人物和動作,一定要有自己的創造、創新和創意。
4、切忌重復。這與“一條創意,多重使用”不一樣,是指不能簡單重復和重疊。比如,一部電視劇看好,就再重拍一次;一個工藝品好,就低級無限復制;假古董漫天飛等等。
5、切忌質量差。目前中國的一切產品和制作,可以說都打上了質量差的時代烙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忌諱不下功夫,粗制濫造,量大而沒有生命力。
6、切忌把一切消費品都打上“文化創意”的標簽,借以大肆推銷、販賣簡單商品。
7、切忌把各級政府拖進“文化創意”的圈套,亂花錢,亂搞“創意”。
(作者系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民盟甘肅省委副主委) |